突出目标导向,“有的放矢”精选调研内容。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工作目标,聚焦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机关编制资源保障重点领域、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细化明确了10类调研方向,为开展调研提供了方向指引。采取“3+N”调研选题模式,即班子成员带头主动认领3个专题调研,各股室根据工作实际开展N个单项工作调研方式,围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推进机构改革、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精选调研课题,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领导及具体责任人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突出问题导向,“抽丝剥茧”提升调研质量。坚持集中调研和常态化调研相结合,推进调查研究融入业务、融入工作、融入日常。牢固树立问题意识,精心设计调研范围、内容、方式,加强沟通协调,做到“靶向精准”。用好一线工作法,主动“沉下去”摸清情况。深入98个部门单位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调研,切实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对全旗8所中小学校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各学校编制情况、用编需求和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对各苏木镇编制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为开展编制资源统筹使用、深化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加强沟通对接,积极“请进来”答疑解惑。主动邀请上级部门业务骨干作辅导培训,宣讲理论政策,传授业务知识,有效促进政策掌握、拓宽思路视野。
突出结果导向,“鞭辟入里”推动成果转化。坚持边调研边总结,注重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提升分析能力和研判能力,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题良方。强化结果运用,将调研成果作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机构编制调整的重要依据,及时向编委呈报重大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努力在盘活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优化完善机构编制资源合理配置、服务保障民生需求上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