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民日报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才有合理的改革路径;有明确的系统谋划,才有扎实的改革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十七届二中全会要求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近日,《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发布,围绕到2020年建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思路、新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革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实践和探索,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为事业单位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同时要看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公众的需求不断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日益凸显,公益事业历史欠账较多,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效率不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框架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中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民生改善。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科技、文化,事业单位都与民生密切相关,只有深入推进改革,才能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科学发展。公益事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对调结构、转方式有着重要作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政府改革。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微观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改革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改革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从改革开放总体布局出发,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尽快补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块“短板”,努力形成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创新,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我们党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的又一重大决策。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始终把握人民利益这个根本出发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信心、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地推进这一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人民日报》(2012年04月17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