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凝心铸魂,筑牢政治底色。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管机构编制”原则,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用活用好领导班子带头讲、支部集中跟进学、股室交流互动学等学习机制,让政治理论知识“入脑”“入心”。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深刻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责任落实,对标对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两区一地一中心”工作定位,立足职能职责,优化创新管理,通过不断完善机构职能体系,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聚焦赋能强基,厚植能力底色。一是用好“传家宝”。立足重点难点工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主动“走出去”、坚持“沉下去”,力求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好、把对策抓实,加强机构编制资源对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保障作用。二是上好“业务课”。围绕机构编制核心业务,系统组织政策法规学习,聚焦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养,邀请专家开展政治理论、公文写作等方面专题辅导,全方位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三是练好“笔头功”。以信息宣传工作为突破口,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干部人人抓的工作机制,将责任纵向落实到人、横向覆盖股室,形成全员抓信息、人人提笔写的工作氛围。
聚焦作风效能,擦亮清廉底色。一是夯实思想根基。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通过廉政谈话、纪法宣讲、集中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赴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将作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党员干部把守纪律、讲规矩贯穿到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全过程。二是严守纪律红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紧盯机构编制规范管理、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修订完善决策议事规则,规范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围绕机构改革“回头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等重点工作任务,抓实抓细、盯紧靠牢,确保规范有序推进。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机构编制队伍服务基层、服务民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