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构改革中锡林浩特市把准把牢鲜明基层导向,聚力深化“优编强基”,推动苏木镇(街道)强身健体、赋能增效,初步构建起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一、聚焦主责优化机构设置
聚焦基层党的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大职能,统筹优化苏木镇街道机构设置。一是建强党建工作体系。在苏木镇街道统一设立党的建设办公室,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工作,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党的领导延伸到各领域“最未梢”。二是精干设置工作机构。整合归并机构设置,将苏木镇原来的“五办一局两中心”整合为“四办一队二中心”,街道按照辖区内常住人口数设置机构数量,人口不超过5万的街道机构设置调整为5个,并根据地域特色选设机构名称,增强基层机构职能体系的便民化和扁平化。将应急、生态、维稳等职能整合起来设立社会治理办公室,推动相关力量“握指成拳”。三是赋予基层自主权。兼顾不同苏木镇、街道管理幅度、人口、资源等差异性,在限额内综合设置必设机构,灵活设置特色机构,满足基层治理需求。
二、优编强基推动力量下沉
在机构改革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全力保重点、保民生、保基层、形成“磨不推自转”机制,让基层事情有人办。一是完成编制下街道。这次改革为街道核增事业编制284名,并承接上级行政周转编20名。持续巩固中小学编制达标成果;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争取考录计划14名。二是调配服务资源沉到底。加强了苏木镇街道对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部门派驻人员纳入苏木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依托苏木镇街道党(工)委开展工作考核,整合派出所、市场监管、司法、自然资源等派驻力量,做到群众的事家门口办。
三、精准放权确保赋能到位
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经过与苏木镇街道反复征求意见、座谈交流确定事权,把该下放的权限放到位,不该基层承担的由市级层面提起来,实现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一是考核下放抓统筹。赋予苏木镇街道对职能部门及其派驻机构的考核评价权以及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提升苏木镇街道统筹力,形成上下联手的合力。二是稳慎向苏木镇街道下放执法权。本着基层急需、市级可放、苏木镇街道接得住的原则,对擅自设置大型户外言行影响市容、擅自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等56项行政处罚下放给苏木镇街道行使,确保赋权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三是具有农村牧区管理职能的街道成立综合执法队。针对管理区域较市区较远且具有农村牧区特征,在南效街道、巴彥锡勒街道成立综合执法队,便于开展综合执法,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四、清单管理明晰各方职责。
全面建立清单管理制度,持续规范“属地管理”,推动“照清单履职、依清单办事”。一是明确事权化强指导。进一步优化苏木乡镇街道职责,厘清属地管理责任,及时对清单公布、应用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做好职能部门与各苏木镇街道的职能衔接,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内蒙古自治区苏木镇街道职责事项指导目录》在各苏木镇街道履职落地见效。二是苏木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转职能。围绕苏木镇街“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指导目录,列明五个类别148项具体职责任务;聚焦苏木镇街道共同承担的“高频”事项,明确84项属地管理主体责任、64项配合责任事项,硬实责任链条。三是严格职责准入强监管。健全事项准入制度,清单增减由机构编制、司法部门审核把关,严禁对苏木镇街道配合事项进行考核,防止市直部门简单以“属地管理”名义强加给苏木镇街道,大大减轻了苏木镇街道负担。四是搭建平台为民解忧。全面建立“苏木镇街道呼市级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简易事项由社区网格员接诉即办、马上办,反映比较集中的复杂事项由社区和街道协调办、限时办,街道无法解决的由市直部门联动办,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